about Us
扬州市灯头家庭农场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发展生态农业,实施农业标准化,是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重要保障。从田间到餐桌,严格把控中间环节,才能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公司先后与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内外多家科研院所合作,拥有稻、麦、油农作物新品种“南粳5055”、“南粳9108”、“扬育粳2号”、“宁麦13”等品种的独占许可经营权,同时引进种植科研人才,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全面开展种植研究,稻麦种植逐年增多。目前装备烘干机械4台套,日干燥能力120吨以上拥有全套检验检测仪器。销售网络遍及苏、皖、沪、鄂、豫等省市。

Product display
产品中心

拥有稻、麦、油农作物新品种“南粳5055”、“南粳9108”、“扬育粳2号”、“宁麦13”等品种

哪些因素影响水稻抗病虫能力与产量提升?
哪些因素影响水稻抗病虫能力与产量提升?
2025-06-24
水稻作为全球半数以上人口的主粮,其抗病虫能力与产量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然而,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稻瘟病、稻飞虱、二化螟等病虫害频发,严重威胁产量与品质。同时,气候、土壤、栽培管理等因素也通过影响水稻生长发育,间接作用于抗病虫能力与产量形成。探究这些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是实现水稻绿色高产的关键。从品种基因特性到田间管理措施,每个环节都与水稻的健康生长和产出紧密相连。一、品种特性:抗病高产的内在基础(一)遗传抗性基因的作用水稻品种的抗病虫能力首先取决于其遗传基因。部分水稻品种携带针对特定病虫害的抗性基因,如 Pi - 9 基因可显著增强对稻瘟病的抗性,Bph14 基因则赋予植株对褐飞虱的抵御能力。这些抗性基因通过编码特定蛋白质,激活水稻自身的防御反应,如产生植保素抑制病原菌生长,或改变叶片表面结构使害虫难以附着。然而,病原菌和害虫会随时间进化,产生新的生理小种或生物型,导致原有抗性基因失效。例如,稻瘟病菌变异速度快,若长期种植单一抗性品种,3 - 5 年内可能出现抗性 “丧失” 现象,使病害爆发风险剧增。(二)株型与生理特性的影响水稻的株型和生理特性也与抗病虫能力及产量密切...
more
不同水稻品种的抗倒伏能力差异由什么决定?
不同水稻品种的抗倒伏能力差异由什么决定?
2025-06-17
水稻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发展。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倒伏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它不仅会导致产量下降,还会增加收割难度和成本,甚至影响稻米品质。不同水稻品种的抗倒伏能力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形态结构、生理特性以及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决定。本文将从这些角度详细探讨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因素。1. 遗传因素水稻的抗倒伏能力首先由其遗传特性决定。不同品种的水稻在基因水平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其茎秆的强度、韧性和抗倒伏能力。研究表明,水稻的抗倒伏性与多个基因相关,这些基因控制着茎秆的形态、细胞壁的组成以及植物激素的合成与调控。例如,一些水稻品种携带特定的抗倒伏基因,如SD1(半矮秆基因),这些基因能够显著降低植株高度,从而增强抗倒伏能力。此外,茎秆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也受基因调控,这些物质的含量越高,茎秆的机械强度越大,抗倒伏能力越强。因此,通过遗传育种手段筛选和培育抗倒伏基因型的水稻品种,是提高抗倒伏能力的有效途径。2. 形态结构水稻的形态结构对其抗倒伏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具体而言,以下几个方面是关键因素:植株高度:植株高度是影响抗...
more
水稻倒伏如何预防?品种抗倒性与施肥灌溉管理咋优化?
水稻倒伏如何预防?品种抗倒性与施肥灌溉管理咋优化?
2025-06-10
水稻倒伏是水稻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倒伏不仅会导致水稻减产,还会增加收割难度,甚至引发病虫害。因此,预防水稻倒伏是水稻栽培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从品种选择、施肥管理和灌溉管理三个方面,探讨如何预防水稻倒伏及优化相关管理措施。一、品种选择与抗倒性优化选择抗倒性强的品种水稻品种的抗倒性是预防倒伏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品种的抗倒性差异较大,选择抗倒性强的品种是预防倒伏的基础。一般来说,矮秆品种比高秆品种更抗倒伏,因为矮秆品种的重心较低,抗风能力较强。此外,茎秆粗壮、根系发达的品种也更具抗倒性。因此,在水稻种植前,应优先选择经过区域试验验证、抗倒性强的品种。合理密植过密的种植密度会导致植株间竞争加剧,茎秆细弱,容易倒伏。因此,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合理调整种植密度。一般来说,矮秆品种可以适当密植,而高秆品种则应适当稀植,以确保植株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增强抗倒性。适时播种播种时间对水稻的抗倒性也有一定影响。过早播种可能导致水稻在生长后期遇到大风或暴雨,增加倒伏风险。因此,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避免在易发生极端天气的时期进行播种。二、施肥管理优化合理施用...
more
扬州市灯头家庭农场

发展生态农业,实施农业标准化,是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重要保障。